新闻中心

扒一扒扫地机器人发展史

发布时间:26. January 2021

    随着扫地机器人这些年爆发式发展,扫地机器人已成为智能家居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许多家庭的标配。其实扫地机器人有着近2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几次重大技术变革,逐渐形成了一些主流功能配制,价格也有较大幅度下调。下面我们全面科普一下扫地机器人的发展史,方便我们对整个扫地机器人行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一、1997年第一代扫地机器人诞生于瑞典伊莱克斯三叶虫专业家电制造商,开创了扫地机器人行业的先河。该机采用位于机器后部的单滚刷及无边刷设计,拥有无电自动回充、防跌落的功能。
    优点:自动回充,防跌落设计,是一款创造性的产品。
    缺点:反应速度、运算速度以及机器行进速度都比较慢,导致清扫的效率低下。机身设计厚度较厚,以及价格昂贵,所以市场关注度不高。
 
    二、2001年英国黑科技公司Dyson(戴森)设计了一款名为DC06的扫地机器人,这款吸尘器搭载了超过70个传感器、两台机载计算机,有着强大的吸力和精确的探测。
    优点:吸力强大,具备了较强的智能功能。
    缺点:价格昂贵,需3000美元(折合人民币20000元左右),机器厚度比较厚,难以普及。
 
    三、到了2002年,美国科技公司iRobot推出了Roomba扫地机器人。这款家庭型的扫地机器人,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欢,狂卖6万台,正式开启了扫地机器人爆发式发展阶段。
    优点:厚度低于12厘米以下,增加边刷辅助清洁,清扫能力有所提高,样式和功能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很多功能、设计沿用至今。
    缺点:随机碰撞,覆盖率低,吸力较弱。
    点评:Roomba扫地机器人减少了机身的厚度,增加了边刷,对墙角的清洁能力有所提升,但是始终还是随机式的,覆盖较低,一律叫大清洁算法,有着天生的劣势。
 
    四、考虑到随机式机型遗漏问题严重,iRobot又推出了一个类型号号称灯塔的辅助定位扫地机。由于对灯塔的摆放有着极高的要求,以及价格昂贵,所以市场也没有很好的推广开来。
    优点:新的定位技术,有效提高了扫地机器人清扫覆盖率至99%。
    缺点:灯塔摆放的位置要求极高,需要定期充电,价格昂贵。
 
    五、2014年Dyson(戴森)设计了一款名为360Eye的扫地机器人,是市面上第一款摄像头定位规划式清扫扫地机器人。它利用顶部搭载的摄像头全方位观测并分析周围环境,利用算法得出房间的地图和做出导航,并根据前后图像中各个地标的位置变化来判断当前的移动路线,并对其所构建的环境模型进行更新与调整。
    优点:解决了定位问题,有路径规划,而且提高了清洁覆盖率。
    缺点:受光线影响很大,天黑了,无法自主清扫。
 
    六、2013年左右台湾浦桑尼克、湖南格兰博、深圳银星、江苏科沃斯等企业推出了陀螺仪导航扫地机器人,从此路径规划、智能导航等功能迅速的进入市场,也被大家所喜欢。
    优点:路径规划、弓字清扫、记忆路线、高覆盖率(可达98%)、智能补漏、室内定位导航。
    缺点:不能断点清扫,需配合物理虚似墙才能实划区域清扫。
 
    七、激光扫描定位,是Neato扫地机器人于2010年推出,使用一个可以360度旋转的激光测距仪扫描周围的环境并进行即时定位与环境地图构建(SLAM),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清扫路线。激光导航也是近年来所有高端扫地机发展的方向,如石头、科沃斯、iRobot都有研发销售这方面的产品。
    优点:覆盖率高,清洁能力强,首创断点式续扫。
    缺点:价格是普通国产机的2到3倍,机身厚度约十厘米。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行业的不断壮大,科沃斯、小米、JADI、浦桑尼克、三星、neato等越来越多扫地机品牌加入进来,各家有了自己的定位和规划系统,我们期待扫地机器人行业取得更多突破性的进展,方便千万家庭。
 
返回上一页